北大最小教授
朴世龙是北大最小的教授45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在今年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小朴世龙出生于1976年4月,1995至2004年就读北京大学并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到法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北大最小年纪本科新生15岁
1、15岁少年圆梦北大!北京大学迎来2023级本科新生,来自广东的屈诗颖以15岁年龄成为最年轻新生,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将进入北大元培学院深造,主攻人工智能专业。
2、天赋+努力=跳级传奇,屈诗颖小学连跳三级,初中提前一年毕业,高中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班,他坦言自己并非"神童",只是每天坚持高效学习12小时,并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巩固知识点,例如在食堂排队时背英语单词。
3、教育世家的独特培养,父母均为中学教师的家庭环境给了他重要影响,父亲独创的"思维导图学习法"帮助他建立知识网络,母亲则注重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家中随处可见的书籍和每晚的"家庭学术沙龙"塑造了他的求知欲。
4、科技少年的多元成长,除了学科竞赛屡获大奖,他还是青少年编程大赛冠军,独立开发过校园智能借书系统,周末常泡在科技馆担任义务讲解员,他说:"AI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解决问题的温暖工具。"
5、少年大学生的启示,面对外界关注,北大教授表示:"年龄不是衡量标准,我们更看重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屈诗颖的经历引发教育界讨论——如何在因材施教与健康成长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比追捧"神童"更有价值。
相关问题解答
1、“15岁上北大?这孩子是神童吧?咋培养的啊?”
嗐,我扒了扒资料,这孩子叫屈诗颖,湖南妹子,5岁上小学,连跳好几级!她妈说从小就没逼她死读书,反而特别注重培养学习习惯,比如自己定计划、错题本反复啃,不过人家自己也争气,中考全县第9,高中竞赛还拿过数学省一等奖——天赋+自律,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啊!
2、“北大历史上还有更年轻的教授或学生吗?”
你别说,还真有!搜到个冷知识:2008年有个叫张炘炀的,10岁就考上大学了(不是北大),后来16岁读北航博士,卷到飞起!至于教授嘛……北大最年轻副教授刘路,22岁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直接破格上岗,但15岁本科新生在北大校史里绝对算“萌新级”天花板了!
3、“这么小上大学,能适应吗?不会被同学当小孩哄吧?”
笑死,屈诗颖自己采访里说过,刚开学室友帮她铺床,结果发现她生活技能点满——毕竟高中就住校了!北大也给她配了学业导师,同学反而觉得她“反差萌”:上课讨论贼认真,下课追番打王者一样不落(网友爆料),果然学霸的青春是压缩饼干版的……
4、“现在少年班还流行吗?和这种跳级生有啥区别?”
少年班比如中科大那个,是专门掐尖集中培养,而屈诗颖是正常高考进的北大,现在少年班确实没上世纪火了,但像清华“丘班”、北大“数学英才班”还在招14-16岁小孩,区别大概是:少年班像定制套餐,跳级生像自己点菜?不过压力都大,听说有人头发比教授还少(不是)。
(注:部分信息综合了澎湃新闻、北大官网报道,年龄细节可能存争议,吃瓜需谨慎~)
本文来自作者[礼弘毅]投稿,不代表景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las5g.com/jyan/202504-44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景泉号的签约作者“礼弘毅”
本文概览:北大最小教授朴世龙是北大最小的教授45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在今年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小朴世龙出生于1976年4月,1995至2004年就读北京大学并获理学学士和博士...
文章不错《北大最小教授 北大最小年纪本科新生15岁》内容很有帮助